乐鱼官网入口网页版

當前位置: 首頁/政務公開/十四五規劃/區域內規劃方案
松江區石湖蕩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信息來源: 頒布時:2023-08-25 閱讀次數:

松江區石湖蕩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松江區石湖蕩鎮人民政府

20211




《松江區石湖蕩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主要依據中共中央、中共上海市委、中共上海市松江區委和中共上海市松江區石湖蕩鎮委員會關于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編制,是石湖蕩鎮未來五年(2021-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行動綱領。編制和實施好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對于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區一個目標、三大舉措戰略布局,服務松江具有獨立功能的長三角綜合性節點城市建設,推動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浦江首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發展基礎和形勢

過去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內外環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我們按照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浦南綠色發展實踐區的總體要求,圍繞一個目標、三大舉措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實現了十三五順利收官,獲得了國家衛生鎮、“2020中國最美村鎮鄉風文明成就獎、上海市無違建先進街鎮和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街鎮等榮譽稱號,新源村和東夏村分別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美麗宜居村莊,為十四五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主要發展成就

1.綜合實力穩步提高。2020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5億元,五年年均增長1.06%;財政總收入16.67億元,五年年均增長11.4%;地方財政收入4.97億元,五年年均增長10.1%。城鄉居民人均收入43000元,五年年均增長10.1%,實現比2010年收入翻番。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好增長勢頭,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0.28億元(若無特殊說明,均指五年累計完成數,下同)。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考驗下,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

2.高質量發展初見成效。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持續加大。結合區域環境綜合整治、二級水源保護區企業清拆、重點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加大劣勢企業調整力度,釋放發展空間。李塔工業片區、橫潦涇以北片區列入市級重點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專項,共調整劣勢企業118家,騰出土地82.64公頃,在結構調整、環境改善、社會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石湖蕩工業區升級為國家級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石湖蕩分區,并被確定為G60科創走廊重要功能區。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招商引資和政策扶持精度,李塔公司獲上海市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綜合類優秀)榮譽稱號。引進各類企業10631家,成功引入海爾卡薩帝、大福物流、瑞氏機械等一批優質項目。電子商務、軍民融合產業、工業互聯網等產業蓄勢待發,智慧物流在一廊九區布局中的功能更加凸顯,為全鎮經濟發展積累了新動能。農業規模化經營能力、機農一體化程度持續提高,打響松江大米”“金泖大閘蟹等農業品牌。浦江之首被確定為AAA級旅游景區。集體資產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保值增值機制初步建立,農村集體經濟聯合社實現分紅5091萬元,有效促進了農民收入的提高。

3.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堅持規劃引領,完成《石湖蕩鎮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年)》編制;結合郊野單元規劃修編,初步完成村莊布點方案,落實村莊保留、撤并方案,形成“2E+4X+7Y”鎮村體系布局。以東夏村為主要突破口,推進宅基地平移歸并試點工作,撤并農戶150戶,撤并宅基地7.69公頃,歸并平移新增宅基地3.56公頃,實現宅基地減量4.13公頃,宅基地使用效率得到提升,東夏村成為上海市第二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完成中心村安置房(恬潤新苑)建設。道路建設有序推進,完成邱家公路、大東浜路等30條道路的大中修工程。天然氣管網入戶加快推動,恬潤新苑、李塔匯社區實現通氣,古松集鎮天然氣支管網完成鋪設,共鋪設天然氣管網11800米。積極推進住宅小區和沿街商鋪雨污分流改造,全面完成住宅小區雨污分流改造。

4.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根據市、區統一部署推進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完成2個區級地塊和20個鎮級地塊的整治,拆除違法建筑43.82萬平方米,建立和完善常態長效管理機制。全面完成198地塊和二級水源保護區工業企業清拆和大棚房專項清理整治工作。結合中央和市級環保督察,深入開展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整治,解決環保領域的突出問題。積極推動落實河長制,持續推動一河一策水環境綜合治理,著力打通斷頭河,加大問題河道和黑臭河道整治力度,在全區率先消除劣類水質河道,河道水質得到顯著改善。新增綠化面積129.8公頃,全鎮綠化覆蓋率達到19.31%。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加強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和生態環境根本好轉,新源村與東夏村成功創建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完成農林水三年行動計劃,中小河道設施和農田水利設施得到提升,防汛抗災能力和水環境質量有效提高。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實現全覆蓋、零排放。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探索相應的管理和治理機制,增強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認同感。

5.民生福祉進一步增強。促進就業勞動保障,扶持成功創業企業183家,新增就業崗位5143個,城鎮登記(調查)失業率控制在區下達的指標范圍內。實現鎮保與職保并軌。完成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村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標準化建設。完成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建設,基本完成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設施及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布點,推動老年活動室升級改造,有效開展微孝早餐”“老年人助餐點”“居家養老等一批助老服務項目,為老服務水平穩步提高。完成441戶老舊小區公房修繕和11戶低收入戶危舊房改造,3234戶居民實現通氣,提高了居民居住的安全性、舒適性。對接區級優質教育資源,李塔匯學校、古松學校與民樂學校組建緊密型教育集團,義務教育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家庭醫生簽約總人數15220人,常住居民簽約率30.73%60歲以上老年人簽約率97%,分級診療制度不斷深化。建成全市第一個控煙主題公園。

6.社會治理更加完善。推進兩委一中心建設,實施兩委一中心鎮管社區模式。深化村委會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基本實現好鄰居社區服務體系全覆蓋,完成13個村社區服務站品牌升級,打通村居民辦事的最后一公里。推進社區云建設,打造線上議事平臺,提高社區自治共治水平。更好地發揮社區志愿者作用,為做好生活垃圾分類、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實施社區自治共治項目,積極培育社會組織,壯大社工專業隊伍,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夯實社區治理基礎。

7.平安建設穩步推進。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重點行業領域監管,安全生產總體穩定可控。推進雪亮工程、智慧公安、智能安防社區建設,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治安環境持續改善。深化網格化建設,提高部門協同處置能力,網格平臺案件結案率、實際解決率、滿意率穩步提高。完善矛盾發現機制、人民調解機制、信訪工作機制,矛盾糾紛化解取得實效。疫情防控有力有序,不斷完善常態化防控機制,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兩手贏,新源村社區防控模式受到市領導高度肯定。公眾安全感、滿意度在全區位居前列。

(二)主要問題

對標建設浦南綠色發展實踐區的要求,全鎮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基礎仍然比較薄弱,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長新動能還要加快培育;浦江之首區位優勢和自然稟賦優勢還未得到充分發揮,開發目標、路徑、機制還要進一步明確;城鎮功能亟待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很多短板;區域發展、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較突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仍需加快推進;公共服務供給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還有差距;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管理和各類風險防控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

(三)發展的形勢和要求

1.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的鮮明特征。高質量發展不唯GDP,但不是不要GDP,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噸位顯得更為重要。要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在保持經濟增長穩定和可持續的基礎上,推動經濟發展動能轉換,順應經濟社會發展智能化趨勢,強化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經濟向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轉移;堅持四個論英雄導向,提高經濟密度和投入產出效益。

2.把握服務上位戰略的發展新機遇。十四五期間,上海將深化三大任務、一大平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全力打響四大品牌,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松江也將聚焦一個目標、三大舉措戰略布局,著力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打造成為三先示范走廊,建設具有獨立功能的長三角綜合性節點城市。把握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的重大機遇,放大緊鄰松江樞紐和南部新城建設的區位優勢,聚焦一廊九區產業定位,主動對接市、區發展戰略,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3.把握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更高要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加強社會治理、推動治理體系現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社會治理更加突出共建共治共享,更加注重以人民為中心,更加注重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更加注重多元力量參與;民生保障更加突出均等化、高品質;城市管理更加突出精細化、智能化。要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提高治理水平,苦練內功,突破瓶頸,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搶抓機遇,謀劃發展新藍圖

(一)階段特征

十四五期間,全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呈現四個方面的特征。

1.創新轉型的加快推進期。創新是引領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實現轉型的關鍵因素,面對產業領域散、亂、低的突出矛盾,在建設用地減量化和環境約束日趨剛性的背景下,十四五時期,要用好存量資源,持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基礎高端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堅持四個論英雄導向,更加關注質量和效益,更加關注創新驅動,更加關注互聯網+”產業和五型經濟發展;積極對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松江樞紐建設,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打造創新轉型示范區。

2.城鎮功能的著力提升期。堅持問題導向,把握建設市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鎮的機遇和新型城鎮化的一般規律,著力解決基礎設施薄弱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持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堅持產業服務功能,更加突出功能強,則城鎮強的理念,以功能性項目建設為引領,推動城鎮更新和生態保護,著力提升城鎮綜合服務功能,補齊公共服務短板,不斷增強城鎮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3.鄉村振興的戰略機遇期。十四五時期是全區、全市乃至全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時期。市委、市政府也明確提出了農村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目標。要按照區委、區政府建設浦南綠色發展實踐區的要求,著力在體制機制上加強探索,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出一條符合全球城市發展規律的鄉村振興之路。

4.幸福宜居的品質提升期。十四五時期,居民對公共服務多層次、多元化需求進一步提升,要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在滿足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基本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品質型供給,同時在社會治理模式創新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增進民生福祉,更好地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充分對接國家進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升城鎮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為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積極破解關系全鎮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矛盾和問題,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建設具有全市影響力的浦江首鎮,更好地服務全區一個目標、三大舉措戰略布局和科創、人文、生態現代化新松江建設。

(三)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石湖蕩鎮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把握浦江之首開發的歷史性機遇,加快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完善集鎮功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社會保障和民生服務水平,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質量打造浦江首鎮。到2025年,著力將石湖蕩打造成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重要功能區和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社區,浦江之首和浦江首鎮的品牌認知度初步顯現。

2025年,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

——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7%

——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6.5%

——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在十三五的基礎上翻番,五年累計達到21億元;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8%

——工業園區畝均稅收達到30萬元/畝;

——累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0家;

——集體資產總量年均增長10%

——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鎮經濟增速和全區人均增速。

(四)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發展基礎上,再奮斗十年,浦江之首成為全市知名休閑好去處和松江旅游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建成城鄉融合綠色發展實踐區的示范區,基本建成全市知名的浦江首鎮浦江之首的示范帶動效應全面提升,建成功能完備、設施齊全的休閑好去處,對文旅、科創等產業的帶動效應明顯,對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建設的示范引領效應充分顯現,成為全市知名網紅打卡地;綠色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定型,先進制造業特色鮮明,現代服務業功能完備,兩業融合相得益彰,形成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成為創新發展的試驗區;城鎮功能全面升級,區域協調、城鄉協調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生態環境保持全區乃至全市最高水平,城鎮管理和服務功能達到全區平均水平,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標桿區;高品質生活廣泛享有,基本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高品質社區;基層治理實現現代化,全過程民主充分展現,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城鎮運行更加安全高效,社會治理更加規范有序。

展望二三五年,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的美好愿景將在石湖蕩得到實現。

(五)主要路徑

打響浦江首鎮品牌,不僅要著力體現地理上的標志性,更要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的示范性上下功夫,重點要聚焦以下幾個方面:

1.形成浦江之首與浦江首鎮聯動效應。將浦江之首打造成為全市知名休閑好去處,提升浦江首鎮社會認可度;強化浦江之首旅游功能,完善浦江首鎮示范效應。

2.打造踐行兩山理論示范區。堅持水岸聯動,打造全區乃至全市最優質的生態資源本底、最優美的生態環境,使生態成為核心競爭力,助力全區打造城鄉融合綠色發展實踐片區。

3.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探索更高質量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讓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同步前行,打造和諧共生綠色發展樣板。

4.打造新型城鎮化建設實踐區。堅持以人為核心,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城鎮建設和治理水平提升,統籌營商環境和城鎮面貌改善,讓工作生活在石湖蕩的人們更加幸福。

三、聚力浦江之首,引領城鎮發展新格局

浦江之首不僅位于黃浦江的零公里處,更是與上海之根”“滬上之巔齊名的松江三張城市名片之一。立足浦江之首的自然稟賦優勢,把握區域聯動發展的重要機遇,科學規劃、有序推動浦江之首開發,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實現全鎮經濟轉型、功能優化、鄉村振興,提高石湖蕩標識度和顯示度,提升城鎮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打造浦江首鎮名片的重要突破口。

(一)明確浦江之首的功能定位

以強化旅游功能為引領,打造水路原點和節點樞紐,使浦江之首成為松江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節點;堅持生態為基,保持和提升田園風貌,打造都市的綠色港灣;加強產業導入,積極發展文旅、科創等新興產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積極探索綠色發展之路,進一步發揮浦江之首產業集聚效能;強化功能復合,促進教育、文化、體育等功能融合,放大浦江之首帶動作用,更好地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城鎮功能提升和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

(二)加快形成旅游功能

1.打造全市知名休閑好去處。以完善AAA級旅游景區功能為主要突破口,圍繞水路原點,積極打造精品水上旅游線路;堅持水岸聯動,規劃建設浦江之首生態公園,積極打造濱江岸線、陸上風景道、沿岸風景旅游點,形成岸上休閑娛樂功能,打造最美鄉村旅游目的地;建設區域性水上旅游集散中心,提升全鎮旅游的連接和輻射功能,大幅提升浦江之首旅游標識度和顯示度。

2.加快文體旅融合發展。將唐朝的李塔、宋朝的延壽寺、元代的羅漢松、明朝的石湖廟以及清朝的漁課碑記等歷史文化古跡有機串聯,促進上海的根文化與水文化相結合,提升春申文化的標識度。豐富浦江文化展示館的文化內涵,講好石湖蕩和松江故事,進一步打造水情教育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結合綠色慢性系統建設,加快打造體育公園,積極發展徒步、馬拉松、自行車、鐵人三項等體育賽事和活動。積極開發體現本地文化特色的手工制品、農產品等,不斷提升浦江之首旅游功能的內涵。

3.融入松江乃至長三角的旅游發展體系。實現功能錯位、品牌聯動,加強與上海之根”“滬上之巔等景點的合作和串聯,進一步打響松江旅游品牌;積極開發、精品設計浦南松江老城松江新城佘山度假區水上旅游線路,打造水上休閑旅游帶,使浦江之首成為松江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節點;把握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的機遇,著力打造長三角水上旅游和鄉村旅游重要目的地。

(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1.打造最美生態系統。增加綠化體量,提升綠化品質,完善綠化配套,打造一步一景的天然氧吧。推動綠道貫通,將防汛通道、慢行步道、騎行車道有機結合,率先推進浦江之首到泖島慢行線,打造浦江之首慢行系統,與浦江之首地標深度融合,創建最美生態休閑廊道,彰顯郊野生態特色。

2.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實現東夏村發展與浦江之首開發方向統一、節奏同步;促進浦江之首旅游功能開發和配套設施完善步調一致。完成東夏村農民相對集中居住試點工作,并將部分符合條件的民宅改造成民宿,探索發展相關休閑產業。規劃實施房車營地項目建設,積極發展住宿、特色餐飲、鄉村體驗等配套服務業態,強化旅游服務的保障功能。

3.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浦江之首的通達性和便利性為目標,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浦江之首周邊路網系統,科學規劃、積極推動停車場建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浦江之首與松江南站樞紐、軌道交通站點、有軌電車站點以及松江新城、松江其它旅游景點的公交線路和短駁線路。

(四)完善開發的體制機制

創新管理方式,做實做強上海浦江之首鄉村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更好地發揮其作為浦江之首開發、建設和運營主體的作用。積極引進第三方成熟市場運營和開發主體,更好地發揮市場作用,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浦江之首的開發和運營。

四、加快經濟轉型,夯實經濟發展基礎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數字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一)加快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

1.推動現有產業調整轉型。按照劣勢污染企業依法淘汰一批,存量工業用地收購收儲一批,存量土地嫁接一批的導向,加快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集聚特色產業,提升產業能級。鼓勵現有制造業企業通過信息化和智能制造手段改造升級,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推動制造業服務化,提高制造業附加值,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試驗地。

2.夯實實體經濟發展基礎。對接全區打造若干千億級、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的目標,聚焦“6+X”產業集群,以集成電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產業為突破口,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鏈優化升級,提高先進制造業競爭力。加大對集成電路龍頭企業發展、技改的支持力度,發揮其帶動作用,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硅材料領域發展優勢,努力打造全區半導體材料領域發展高地。以海爾卡薩帝等重大項目為引領,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提高產品能級和輻射帶動效應。聚焦軍民融合產業,不斷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3.盤活存量實現產業再造。盤活現有存量資源,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對威吾德地塊進行存量盤活再利用,探索通過品牌聯動,打造科技產業園。對現有存量廠房進行梳理,通過改造提升,量身定制等方式,推動存量資源硬件升級,提高容積率,著力提高經濟密度和投入產出效益。加大協調和服務力度,想方設法解決現有存量資源中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改造提升后的存量資源成為吸納先進制造業和新興產業的重要載體,成為全鎮經濟發展新增長點。穩步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釋放新發展空間。

(二)提高服務經濟對全鎮經濟貢獻度

1.推動物流業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轉移。聚焦G60科創走廊建設一廊九區產業定位,把握滬杭鐵路南移、松江樞紐和南部新城建設的重大機遇,依托滬蘇湖鐵路上海貨運中轉站,著力打造綜合性智慧商貿物流樞紐。瞄準全區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著力為兩業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大力發展直接為制造業供應鏈服務的嵌入式物流、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商融合的供應鏈采購和倉配一體物流、以第四方綜合物流服務為特征的供應鏈服務,打造供應鏈結算中心,鍛造新興產業鏈,推動傳統物流業高端化、智能化。力爭將綜合保稅區政策延伸到物流園區,為現代物流業大發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

2.促進平臺經濟提質增效。把握醫療器械產業園試點的機遇,打造產業鏈,著力優化產業生態,推動醫療器械、大健康及相關產業集聚,促進高端醫療裝備研發團隊和醫學科研團隊落戶,打造具有輻射力影響力的產業服務平臺。鼓勵海爾卡薩帝等工業龍頭企業搭建服務平臺,促進產銷精準連接、高效暢通,完善產業生態圈。積極打造物流服務平臺,促進物流、快遞企業融入制造業采購、生產、倉儲、分銷、配送等環節,持續推進降本增效。

3.推動社區服務業加快發展堅持需求導向,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更好地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求。聚焦15分鐘商圈,合理布局社區商業密度。聚焦恬潤新苑等居住人口密集區域,打造若干特色商業一條街,大力發展夜經濟,促進居民本地消費,提升服務經濟發展能級。加強健康、養老、育幼、文化、家政、物業等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

(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1.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將招商引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智慧物流、醫療健康、“6+X”等重要領域,采取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著力解決實體經濟落地過程中選址、補貼等問題,為優質企業落戶創造更多便利。積極發揮鎮級貿易型企業招商平臺作用,兼顧政策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吸引更多優質貿易型企業注冊。強化個性化服務能力,鼓勵更多企業到石湖蕩設立總部或區域性總部。

2.著力提升對存量企業的服務水平。新建企業服務中心,以區級一網通辦試點鎮建設為契機,為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發揮人員優勢、地理優勢和屬地優勢,深化對企業的店小二式服務,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建立健全專人聯系企業制度,完善客戶經理服務體系,及時了解企業需求,提供精準服務。用好商會、微信等平臺,為企業提供產業政策和扶持政策的解讀、經濟信息發布等服務。在工業區設立集中供餐點,為園區企業員工提供優質、便利的餐飲服務。聚焦企業日常經營中常見問題,既要幫助優質企業解決增產擴容、技術改造、程序辦理等大事,又要幫助企業解決好就近用工需求、場所需求、財務服務需求、企業員工需求等基礎保障方面的小事

五、實施鄉村振興,優化提升農村形象

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市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鎮建設為契機,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推進浦南綠色發展實踐區建設,為探索具有上海特點的超大城市鄉村振興道路提供石湖蕩案例。

(一)進一步鞏固農業發展基礎

1.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糧田、蔬菜、水產生產面積相對穩定,夯實農業發展基礎。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家庭農場發展制度,保持農場經營規模適度,提高機農一體化生產水平,培育一支年齡結構合理、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家庭農場隊伍。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專業化機構,提升農機服務水平。提高農業科技和裝備能力,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結合各村優勢,鼓勵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提高大閘蟹、松江大米、火龍果、枇杷等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形成特色鮮明、優勢集聚的農產品特色村。

2.農業接二連三。發展一批能夠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涉農產業,鼓勵開發深加工農副產品,實現由賣農作物向賣農產品的轉變,拉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推動農藥減量化,推廣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打響農業發展品牌。優化農產品產銷體系,著力構建較為成熟完善的銷售體系,提高農產品品牌標識度。

(二)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1.深入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以創建美麗鄉村精品村為目標,實現區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全覆蓋,積極創建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持續做好違建管控、種養業規范、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形成常態長效管理機制,實現村容整潔、設施達標、管理有序、運行正常的目標,積極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鎮。統籌規劃農村設施用地。十四五期間,新增1-2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

2.切實提高農民居住水平加快宅基地房屋改造提升步伐,采取進鎮集中居住、宅基地平移歸并、原址修繕、翻建等措施,對現有村宅進行全面更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切實改善農民生活居住條件和鄉村風貌。按照郊野單元規劃,加快推動宅基地平移點項目建設,完成新源村和新中村等宅基地平移工作。十四五期間,通過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的方式,推動完成1600戶居民遷入新居,優先解決三高沿線農民的進鎮集中居住問題,實現860戶左右宅基地平移。

3.加快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對農村房屋進行修繕和風貌統一,通過墻面美化、屋頂黑化、屋角優化等方式使房屋形象煥然一新、居住環境得到有效改善。開展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建設,加大對農村生活亂象整治清除力度,積極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完善相應的常態化管理機制。

(三)持續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以壯大鎮村級集體資產為主要突破口,積極探索促進農民收入可持續增長的體制機制。創新集體資產管理體制機制,夯實集體資產發展基礎;對現有存量廠房進行改造升級,提高鎮、村兩級集體資產能級;拓展集體資產投資渠道,提高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能力;通過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拓展集體資產發展空間。

六、提高建管水平,提升城鎮發展能級

持續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城鎮管理水平,保護好城鎮發展的生態基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城鎮發展品質和發展能級。

(一)持續加強集鎮建設

1.明確集鎮功能定位。堅持功能服務產業,功能服務人口。李塔匯集鎮搶抓松江樞紐和南部新城建設機遇,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兩業融合發展,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加快產城融合發展,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以城市有機更新的理念對古松集鎮進行改造,實現集鎮面貌的大幅改善,更好地承擔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和服務智慧商貿物流樞紐的功能。

2.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完成李塔匯、古松地區的老舊危房改造,改善集鎮面貌和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完善李塔匯地區的配套和服務水平。全面建成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系統和鄉村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全面實施道路交通、給排水、環境衛生、文化娛樂、防災減災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公共綠地面積,改善集鎮環境。提升公共服務設施能級,重點聚焦恬潤新苑等人口密集社區,著力補齊文體設施短板,增加商業網點、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布局,提升服務質量,更好地滿足居民居住需求。持續做好人口調控工作,結合商品房開發,適度加強人口導入,優化人口結構。在財力投入上適度向西部地區傾斜,更好地通過城市更新的方式,補齊古松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1、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融入全區四網融合綜合交通體系,優化道路整體布局,構建內外連接更為通暢的交通發展格局。積極推進松蒸公路拓寬、S32申嘉湖高速公路往浙江方向的上下匝道建設;實施酬勤路和李塔街延伸等道路建設;以保留村莊為重點,加強農村村內道路建設和養護。新建部分鎮、村道路,實施鎮、村道路提檔升級改造,使相關道路達到四好農村路示范鎮標準。圍繞智慧商貿物流樞紐建設,推進配套設施的完善。規劃實施塔閔公路拓寬工程,積極推動油墩港拓寬、貨運碼頭等鐵水聯運基礎設施建設。

2.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對恬潤新苑實施更高標準的雨污分流二次改造,加強對小區等雨污管網的養護,完善對企業雨污分流常態長效管理機制,提高全鎮雨污管網常態長效管理水平。全面實現天然氣通氣。推進實施架空線落地改造工程。

(三)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1.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強源頭防控,嚴把項目環評準入關,加強對195198地塊區域環評。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健全區域環境執法監管體系,重點推進工業園區環境風險評估和監管,落實最嚴格的產業環境淘汰制度,強化對企業排污的許可證監管和日常監管。持續推動綠化建設,擴大綠化覆蓋率,實施工業區綠化養護提升工程。到2025年,全鎮綠化覆蓋率達到25%,能耗總量和強度、碳排放指標控制在區下達的目標范圍內。

2.促進區域水環境的根本好轉。努力將石湖蕩打造成為全區乃至全市水環境最優的區域之一。完成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產業結構調整和直排污染源截污納管,消除水源地環境安全風險隱患。通過開填平衡等方式,持續打通斷頭河,優化河道布局。完善河湖整治規劃,優化河湖水系布局,穩步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進一步推進控源截污治理、水生態修復、常態長效管理等各項治水措施,鞏固本鎮域內4個國考、市考河道斷面水質和全鎮河道水質穩定達標、持續提升,建成河湖暢通、生態健康、清潔美麗、人水和諧的高品質生態、清潔小流域。到2025年,力爭實現全鎮所有河道達到類水及以上標準,其中類水及以上標準河道數量不低于80%的目標

3.構建垃圾分類長效常態機制。嚴格實施垃圾分類處理,進一步提高居民群眾、企業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意識和自覺性,推動全鎮垃圾分類工作。促進干垃圾有效減量,濕垃圾和可回收物逐年上升,生活垃圾的處置和綜合利用率不斷提高,垃圾分類成效明顯提升。

七、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筑牢織密民生保障網,優化公共服務供給,讓發展成果更廣泛、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居民群眾,讓生活在石湖蕩的人們更加幸福。

(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花大力氣促進就業。按照六穩的要求,將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提升就業質量。提升產業能級,引進更多實體型企業,增加高質量就業崗位供給。加強就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就業人員與就業崗位的匹配度。充分運用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促進社區就業服務智能化與信息化。強化勞動保障所對社區就業工作組織、指導、協調、監督作用。建立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2.不斷提升重要群體保障水平。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為基礎,以支出型貧困家庭生活救助、受災人員救助和臨時救助為補充,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救助等專項救助相配套,社會力量充分參與的現代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建立和完善社會救助顧問制度,用好線上線下兩個平臺,提高社會救助精準度,拓展社會救助內涵。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更好滿足殘疾人就業、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完善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布局。關愛幫扶留守流動兒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全面構建兒童友好型環境,形成一中心多站點兒童服務網絡。

3.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新姚村等動遷安置地塊的騰地工作,完善動遷安置房、商品房、農民集中居住區域周邊的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和菜場、商業、公交等生活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打造15分鐘生活服務圈,不斷提高居住品質。對東源、新湖等小區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通過廚衛改造、積水點改造、二次供水改造等多種方式,持續推動舊房屋修繕。十四五期間,完成20萬平方米動遷安置房建設,為更好地推動農民進鎮集中居住打下基礎。2025年,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二)大力發展社會事業

1.著力提高教育、醫療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社會事業供給水平。新建鎮衛生服務中心,加快推進李塔匯學校擴建工程。進一步提升教育硬件設施,引進優秀教師,完善集團化辦學機制,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高教育為產業服務和為社區服務的水平,加強職業培訓,提升終身教育水平。用好一網統管平臺,優化四位一體的家庭醫生服務和慢性病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健康服務體制。持續推動市區三甲醫院專家義診活動,更好地對接市區優質醫療資源和專家資源,完善雙向轉診和分級診療制度,提高專家門診和特色門診的質量。提升醫防融合的綜合服務能力,著力促進村居民健康素養提升,全力打造健康石湖蕩。到2025年,常住人口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75%左右。

2.大力發展社區文化。加強鎮、村兩級文化活動中心建設,進一步強化服務功能,更好地發揮文化活動主陣地的作用。通過資源整合、功能復合、服務保障,不斷提升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服務效能,滿足群眾對文化的需求。優化村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拓展服務面,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堅持需求導向,完善百姓在節目菜單形成中的參與機制,提升基層文化配送質量。促進文化與體育、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文化創意及相關產業。

3.加快發展體育事業。加強社區體育設施建設,規劃建設綜合性市民體育中心,滿足社區居民的健身需求。持續推進建設市民健身苑點、市民健身步道等居民身邊的體育健身設施,重點打造浦江之首慢行系統。用好線上互動平臺,創造性開展云表演”“云賽事等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推動全民健身。

(三)完善“9073”養老服務體系

1.加快養老設施建設。聚焦養老服務體系中的短板問題,優化養老設施布局,促進養老服務設施增量、增能、增效,著力解決農村老人的就餐、日托及養老床位等突出矛盾和問題。推進鎮級綜合為老服務分中心和鎮敬老院標準化建設,逐步提升和完善功能;建設新源村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東夏村社區食堂和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持續推動幸福老人家建設。推動泖新村創建幸福老人村。加強不同類型養老服務設施的整合,更好地嵌入日托、全托、助餐、輔具推廣、醫養結合、養老顧問等服務功能。推進居室環境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捷。

2.提升為老服務水平。依托好鄰居社區服務中心,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持續擴大有效供給。積極引入第三方機構提升養老服務水平,重點通過引入社會組織,提高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服務水平。著力解決好失能失智老人護理難題。深入實施對老年人的健康干預,加強為認知障礙患者或潛在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智力干預、精神和功能支持的力度,建設認知障礙友好社區。提高老年活動室和社區睦鄰點使用效率,加強要素整合和功能復合,打造有村居特色的個性化養老設施,使之成為老年人的開心家園。打造和完善為老服務線上服務平臺,提升幸福久久為老服務熱線服務能級。加快推動智慧養老服務,千方百計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四)提高社區服務水平

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整合鎮與村居的資源配置,打造全網式公共設施布局,提升綜合管理服務能級。優化好鄰居社區服務中心布局,建成泖新村好鄰居社區服務中心,著力解決居民辦事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聚焦居住人口密集小區,著眼居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新建、改造等方式,建設若干社區服務綜合體,實現信息服務、生活服務、樂齡休閑、社區衛生服務、長者日間照護、為老服務、殘疾人康復等多功能于一體,真正實現離得近、叫得應15分鐘生活服務圈、健康醫療圈、文體活動圈、人文關愛圈,著力打造友善、親和的人文社區,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八、管治結合,提升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

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為牽引,以基層社會治理為支撐,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抓手,提高城鎮管理精細化水平,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更好地體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

(一)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1.不斷提高城鎮管理水平。鞏固提升無違建創建成效,堅決防止各類新增違法建筑和整治成果反潮,完善常態長效管理機制,充分調動物業管理企業、園區管理單位、村委會等各方積極性。深化美麗街區建設,全面提升市容管理水平。加強戶外廣告、招牌設施管理,打造一批戶外招牌特色道路,確保設施安全。進一步加大對群租、亂倒垃圾等城鎮頑癥治理力度。

2.穩步提升一網統管運行效能。著眼于高效處置一件事,加強一網統管建設。發揮鎮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效能,統籌平臺資源,進行模塊化統一管理,加快整合各條線執法力量,實現信息融合、互聯互通,形成高效的城市運行綜合管理體系,著力打造智慧的大腦。加快技防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雪亮工程綜治聯網平臺應用,夯實一網統管基礎,著力打造敏銳的神經末梢。加強部門聯勤聯動聯處,實現不同部門信息共享,并在此基礎上完善小聯動處置機制,做到居委吹哨部門報到,著力打造活躍的循環系統。進一步強化一網統管效能。切實維護數據安全,有序推動數據開放,加快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兩張網融合,全面提升服務管理質效。

3.如履薄冰守牢安全底線。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堅持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最嚴要求,突出重點行業領域、重點部位環節、重點敏感時段,實施系列整治行動,加強安全執法,完善隱患發現機制,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受控。確保食藥安全、生產安全、消防安全,著力提高人民群眾對市場安全的滿意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防控,健全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事件應急體系,優化應急處置機制,細化各類風險應急預案。做好應急避險演練,提高群眾的安全防范意識。

4.穩步推進平安建設。樹立大平安理念,完善平安建設的體制機制,開展各類平安活動,將平安意識觀念以活動的形式深入人心。鞏固掃黑除惡成果,嚴厲打擊電信詐騙等各類刑事犯罪,進一步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凈化社會治安風氣。積極探索設立社區律師”“社區法官”“社區檢察官制度,打造一門式、一口式、一站式服務平臺,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專業法律服務。推動信訪工作制度化、法治化和規范化,完善信訪初訪的受理、處轉、督辦工作機制,著力解決一批信訪積案。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進一步強化鎮、村居調解委員會功能。加強信訪、綜治、司法的聯動和法律宣傳、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社區矯正的聯動,完善矛盾的提前發現和處置機制。

(二)創新和加強社會治理

1.夯實基層治理基礎。不斷完善兩委一中心鎮管社區模式,全面啟用基本管理單元社區中心;繼續推進服務資源、力量、內容向社區延伸;匹配新動遷基地建設,同步按照規劃標準籌備成立居委會。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以村委員會換屆選舉為契機,優化村干部結構,配強、配齊、配優村委會班子;優化村委人員招錄和培訓機制,完善多渠道晉升機制,建立考核退出機制,進一步激活基層治理隊伍的人才蓄水池。

2.推動委會減負增能。厘清村委會網上服務清單和在崗服務清單,讓村居民辦事一目了然,切實為村委會工作減負。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完善村小微權力清單,推動村委會規范運作,力爭在全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動和深化村干部全崗通,做好相關培訓工作,不斷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村委會服務效能。探索配備一網通辦自助終端,延伸服務時間和空間觸角,進一步為村居民提供就近快捷的服務。穩步推進村委會規范化建設示范創建工作,到2025年,完成53A級示范點創建。

3.提升村居自治能力。堅持黨建引領,將基層黨建與黨群議事會制度、村規民約等相結合,搭建更多民意直通車、公眾議事廳,更好地發揮在線社區”“數字社區作用,建立完善村居民訴求表達機制和決策參與機制,著力提高村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充分挖掘和培育品德高尚、有威望的社區長者、社區達人成為社區領袖,參與村居治理。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進一步深化四議兩公開等村居自治機制,聚焦村居民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因地制宜地推出自治項目。優化自治項目立項程序,著力解決停車、電動自行車充電、樓道堆物等治理難題。健全村務公開制度,進一步完善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內容。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暢通監督渠道,提高推進村級民主監督實踐能力。踐行楓橋經驗,以村民小組為基本單位,激發微觀層面的自治活力,開啟草根民主、基層主動自治的治理新局面。

4.提高社會共治水平。深化黨建引領的五室一廳,整合轄區內社會組織、企業、志愿者等資源,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加強社會組織的內育外引,發揮鎮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作用,加快孵化和培育社會組織,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引入專業、成熟、有經驗的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社會治理,促進三社聯動,并適時開展五社聯動。利用社會組織聯合會,探索搭建社會治理共商共治平臺。建立物業公司準入和退出機制,通過成立監管會,強化對物業公司管理實效的評估機制,提高物業服務質量。用好各類志愿者隊伍,暢通和規范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

(三)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1.持續建設法治政府。按照基本建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正公開、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的目標,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各項工作。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嚴格執行行政執法程序,落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做好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完善行政復議工作,充分發揮行政復議法律監督作用。進一步完善政府法律顧問機制,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在推進依法行政中的積極作用。

2.不斷創新管理方式。更多運用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信息化方式,改善政府管理方式,逐步推進政府大數據管理和運用,不斷提高服務效能。建設電子政務云平臺,充分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推進互聯網+”在政務管理中的應用。以網上政務大廳、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等應用系統為抓手,進一步推進落實政務數據資源共享使用有序推進市場監管等領域的數據向社會開放。

3.深入推進政務公開。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依法依規向社會全面公開政府職能、法律依據、實施主體、職責權限、管理流程、監督方式等事項,推動權力運行、資源配置、政策制定、服務供給的公開透明。不斷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重點推進財政資金、公共資源配置、重大項目建設、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不斷推進信息發布和政策解讀工作,積極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問題,及時發布權威信息。

九、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實現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完善規劃實施保障,強化規劃之間的銜接,統籌考慮政策、資金、項目安排,加強規劃實施的動態評估,引導和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規劃的落實。

1.加強黨的領導。貫徹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確保鎮黨委的決策部署有效落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干部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的水平和專業化能力。完善人才工作體系,吸引各類人才來石湖蕩就業創業。

2.加強規劃銜接。促進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城鎮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互統籌協調,強化規劃的可操作性。提升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對區域規劃、專項工作計劃的引領指導作用,確保各類規劃、計劃與五年規劃在目標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間配置上相互協調、時序安排上科學合理。按照規劃確定的任務來編制年度工作計劃和各類行動計劃。

3.完善政策資金項目配套。圍繞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聚焦產業發展、城鎮建設、鄉村振興、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研究制定和完善有關配套政策。通過項目推動規劃落實,對規劃明確的項目優先保障實施。根據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加強財政資金的統籌安排,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先安排涉及生態環境建設、民生社會事業等領域的財政支出。

4.健全規劃落實機制。完善規劃主要指標監測、評估、考核制度,強化對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的評價考核。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開展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適時調整,推動規劃有效實施。動員公眾共同參與,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加強規劃宣傳,著力推進規劃實施的信息公開,健全政府與企業、市民的信息溝通和交流機制,提高規劃實施的透明度,促進規劃的有效實施。

附件:石湖蕩鎮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屬性

十四五目標

1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

%

預期性

6.5

2

財稅總收入年均增速

%

預期性

7

3

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速

%

預期性

6.5

4

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累計

億元

預期性

21

5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

%

預期性

8

6

工業園區畝均稅收

萬元/

預期性

30

7

累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

預期性

60

8

集體資產總量年均增速

%

預期性

10

9

人均可支配收入

%

預期性

不低于鎮經濟增速和全區人均增速

 

 

附件:
    aobonuo.com B体育网页版登录 kaiyun最新登录入口 miguotec.com leyucom乐鱼官网 星空体育官网 ntwbfzfs.com 爱游戏app官方网站 乐鱼体育 shukuaitong.com